金秋时节,行走在白河县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因地而建的文化广场上活跃着跳舞锻炼者的身影,臂戴袖章的志愿队伍不时穿梭在左邻右舍,多人围坐的道德评议会上传出热烈而轻松的发言声……处处洋溢着乡村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昂扬向上的文明风尚。
这是该县移民搬迁群众精神风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发生嬗变的一个有力见证。近年来,白河县围绕让2.8万户10.4万人、约占全县农业户口三分之二的“搬迁大军”融入新社区、走向新生活,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启动实施了“文化融入 文明实践”行动,统筹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新民风建设,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夯实安居乐业的思想道德基础。
建强一支宣传文化队伍
周家仁是仓上镇红花社区的一名文艺爱好者。在这个来自全镇各村搬迁群众集聚起来的新型社区正式成立后,他就积极响应镇党委和社区党支部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加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聚拢社区60名文艺爱好者成立“舞动人声”文艺社团,闲暇之余组织社员编排文艺节目、指导居民发展文艺爱好。如今,“舞动人声”文艺社团具备了独立策划开展社区主题文化活动的能力,红花社区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群众自发性的民间文化活动红红火火,让这个万人社区焕发出了灵气和活力。
红花社区的“文化繁荣”不是一花独秀。白河县在移民搬迁社区文化建设中,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进、“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并重,结合社情民意,按照“一员一队一团四会”的要求,在每个安置社区配备1名文化辅导员,组建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成立1个文化社团,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自治组织,注重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化宣传文化队伍,带动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聚拢了乡贤能人、返乡大学生、“五老”人员、先进典型、创业标兵、社区网格员等社区精英,盘活了乡土文化人才资源。
建立一批宣传文化阵地
在白河县移民搬迁社区双丰镇天顺社区,各种宣传文化阵地一应俱全,而当地居民认为最具教育意义的,当属双河村史馆。
尽管这座村史馆建筑面积仅有百余平方米,但通过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朴实文字、一件件老旧实物,呈现了当地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记录了当地名人轶事和农耕文明,每天都吸引着三五成群的观众来这里接受文化熏陶、道德滋养,发挥了文化聚人心的积极作用。
白河县在规划建设搬迁社区时,就把文化硬件建设作为重要方面,同步建成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广播室等宣教阵地,安装必配文体设施。随着“文化融入 文明实践”行动的稳步深入推进,搬迁社区宣传文化阵地进一步完善提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且达到“四室一厅一场一台”标准;建成乡风文明一条街,设置一批导向鲜明、群众喜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民风、基层党建、家规家训、社会治理等公益广告,设有道德评议红黑榜、居民公约公示栏、善行义举榜;建好道德讲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道德实践活动。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规划建设社区博物馆(村史馆)、家风馆、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宣教阵地。
开展五项文明实践活动
今年8至9月,正值大学新生录取入学之际,一项由县、镇、社区三级联合组织的“文化融入 文明实践”暨“弘扬新民风 不办升学宴”集中示范活动,陆续在各搬迁社区上演,通过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举办高考学子“集体升学礼”、表彰“文明新风示范家庭”、发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议、组织文艺演出、动员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等综合性宣传教育活动,传播创新理论、弘扬优秀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赢得了现场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文明乡风的形成单靠说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重在生活实践中养成,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非常关键。
在移民搬迁社区新风塑造过程中,白河县突出实践养成,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广泛深入开展“理论政策进社区”“主流价值融社区”“优秀文化润社区”“时代新风入社区”“志愿服务暖社区”五项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社区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呈现新生活新风貌。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移民搬迁社区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新风培育、文艺展演、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1000余场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也不甘“落后”,经常化应人应事应需开展文艺宣传、移风易俗、矛盾调处、技能培训、卫生保洁、环境保护、邻里互助、关爱留守等服务活动,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外化于行。
此外,该县注重打造特色社区品牌。一方面,坚持文化引领,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社区建设全过程,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形成乡村独具特色的石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等品牌;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文、农旅融合发展,开发山地人家、特色民宿乡村之旅等文旅品牌。目前,“大地艺术、梯彩天宝”“名人故里、茶乡陈庄”“千年银杏、神奇东坡”“木瓜小镇、精诚石梯”“牡丹竞秀、幸福三院”等特色小镇已露端倪,随之兴起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