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旬阳县政协副主席、旬阳中学校长华开锋编著的《旬阳方言词典》一书正式发行。这是他在2008年出版的《旬阳方言词语》基础上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成果。
该书正文分词语、俗语和歇后语三个部分,共71万字,涵盖了旬阳天文、地理、时令、农业、植物、动物、器皿用具、红白喜事等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兼容并蓄,包罗万象,无异于一本“旬阳百科全书”。
该词典采用国际音标注音,用普通话注释条目的意义,易读易懂;索引分门别类,查找方便快捷;部分器具类词条加附插图,图文并茂,更显直观生动。词典释义解读透彻,编排体例科学,既是一本实用的方言工具书,也是研究旬阳历史、文化的必读书目。
该词典的另一特色是在正文前对旬阳方言的归属、内部区划、音系做了概述,在附录部分对旬阳概况、旬阳方言词语的特点和构词法做了详尽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对旬阳方言知识的普及。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旬阳地处“秦头楚尾”,襟汉水而引川渝,加上明清湖广大移民,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交汇区,其语言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复杂性。著名语言学家张维佳教授在《旬阳方言词典·序二》中说:“旬阳方言既是研究方言接触、融合的活标本,也是研究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方言之间流变关系的极好对象,由此可以发现方言异质系统之间竞争叠加融合的过程,揭示驱动方言变化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因此,旬阳方言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华开锋出于对方言消亡的担忧和保护方言的强烈责任心及使命感,在10余年时间里,不知疲倦地搜罗积累旬阳方言词语。他经常深入乡村地头作田野调查,掌握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还阅读了大量的方言学著作,仅调查笔记和读书笔记就达到30余万字。此后的数年时间,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地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编辑。经过前后16年的辛勤“耕耘”,披沙拣金,数易其稿,方成此典。
关于编写这部词典的初衷,华开锋的语气中流露着浓浓的乡情,“一是想记录并保存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旬阳方言词语,为旬阳人留住乡愁;二是想帮助旬阳人了解自己方言的特点,增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三是想帮助旬阳人学习普通话;四是为研究、使用旬阳方言乃至陕南方言的专家以及作家、文艺工作者提供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