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欣欣向荣,旅游生机勃勃,走进春天里的汉阴,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近年来,汉阴县铆足干劲,以昂扬姿态为当地群众、外地游客提供主题化、多元化、系列化、品质化、精品化的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不断培育新的文旅增长点,让各地游客感受锦绣汉阴的灵气与活力。
文化惠民 “锦绣汉阴”百花齐放
走进“三沈故里”的汉阴县,无论在县剧院、文图两馆、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书法艺术展览馆,还是在镇、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里品味文化大餐,总能与文化不期而遇。汉阴县图书馆精准聚焦青少年群体文化需求,推出“锦绣汉阴读书会”“阳光姐姐读古诗”“和丁丁一起DIY”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小而美的阅读服务。各镇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万条家训进万家”等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旅服务“一站集成”,提供文化演出、阅读推广、旅游宣传等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文旅活动90余场次,线上线下参与群众8万余人次。在重要节点,县文旅广电局策划大型专题活动,如 “凤堰梯田·魅力相约”全国有奖征文、“三沈故里·锦绣汉阴”全省书法大赛,吸引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驻足欣赏品鉴。
这些抓住群众“心头好”的场景在沈氏家训文化发祥地涧池镇常态化发生。近年来,涧池镇紧扣“家训文化”名片,将独具特色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与旅游、教育、美食深度融合,打响“家训文化”研学游。自2021年涧池镇文化新站建成以来,持续举办“家训文化大课堂”“运刚公益书法”“书香涧池”等蕴含丰富的家训文化元素的活动,丰富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文旅服务供给。为大力推广汉阴家训文化,打响汉阴美食“涧池烩面片”的知名度,2023年环秦岭第七届自行车联赛首站比赛在汉阴涧池镇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参赛选手在此展开激烈角逐,完美演绎速度与激情。
做实“旅游+” 农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汉阴。四月,城关镇五一村花遇湾牡丹园内牡丹已竞相开放,园内拥有十大色系、538个牡丹品种,近14万株,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春天之约。城关镇五一村持续发展牡丹绿色产业,以花为“媒”,打造“花漾经济”,让广大群众和四方游客感受汉阴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刻魅力,为乡村旅游市场复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平梁镇持续在“农旅融合”上发力,目前已形成太行老树茶、清河花谷百年柿乡、界牌香脆李等特色产业名片,打造乡村旅游,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双乳镇巧抓汉阴县“一心三线两花湾”旅游产业布局机遇,通过荷虾共养、引进旅游观光小火车等形式打造出千亩荷塘特色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创新推出“莲藕宴”等特色系列美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在春日的画卷里,双河口镇三柳田园综合体景区被绚烂花海笼罩,成为汉阴县农旅融合网红打卡点。该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的模式,围绕古柳、朱鹮、稻香、花海,建成稻虾共养基地100亩,引进企业运营,推出营地火锅、烧烤、咖啡等旅游套餐产品,使三柳村成为周末游、乡村游首选地,同时带动村合作社小龙虾、大棚蔬菜、草莓、农家乐等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直接带动200余户增收致富,预计今年收入将达80万元。
丰富业态 唱响全域旅游“最强音”
春日,走进秦巴山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梯田——国家AAAA级景区凤堰古梯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不少游客踏青赏花。
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南部的漩涡镇,该镇结合生态旅游这一鲜明特质,以“生态旅游+移民文化”的思路,打造“生态+农业”“生态+乡村”“生态+研学”等深度融合的旅游精品路线。随着农旅融合发展,凤堰古梯田不再局限于单纯观光旅游,还拓展了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体验农事等内容。景区内,现有农家乐、民宿等小型游客接待点40余家,年均营收1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田梁农庄”自产的豆腐乳、腊肉等产品远销省内外。生活在凤堰古梯田区域内的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如今的万余元。
蒲溪镇的春天别样红,该镇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成功打造的AAA级景区“三生盘龙·十里桃花”,建成盘龙村千亩桃园基地,以桃花为营销载体,建特色民宿,发展农家乐,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盘龙·十里桃花”旅游品牌,创新推出“桃花扇”“桃花梳”“桃花酿”等旅游产品,吸引万名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赏玩、体验林果采摘。据统计,自景区建成以来,累积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村民收入持续攀升,景区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开地。
文旅消费畅旺,市场加速回暖,汉阴县文旅经济迎来一季度“开门红”。汉阴县文旅广电局局长李东升表示,下一步,汉阴县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统筹规划为引领,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以精美县城为游客中心,精心打造中部月河田园景观带、南部古梯田及汉水风情旅游带、北部双河口古镇红色文化旅游带,推动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龙岗公园、千亩荷塘、十里桃花谷、花遇湾等众多景点串点成线,形成“一心三线五花湾”旅游布局,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惠民 “锦绣汉阴”百花齐放
走进“三沈故里”的汉阴县,无论在县剧院、文图两馆、三沈纪念馆、沈氏家训展览馆、书法艺术展览馆,还是在镇、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里品味文化大餐,总能与文化不期而遇。汉阴县图书馆精准聚焦青少年群体文化需求,推出“锦绣汉阴读书会”“阳光姐姐读古诗”“和丁丁一起DIY”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小而美的阅读服务。各镇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万条家训进万家”等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旅服务“一站集成”,提供文化演出、阅读推广、旅游宣传等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全县开展文旅活动90余场次,线上线下参与群众8万余人次。在重要节点,县文旅广电局策划大型专题活动,如 “凤堰梯田·魅力相约”全国有奖征文、“三沈故里·锦绣汉阴”全省书法大赛,吸引本地群众和外来游客驻足欣赏品鉴。
这些抓住群众“心头好”的场景在沈氏家训文化发祥地涧池镇常态化发生。近年来,涧池镇紧扣“家训文化”名片,将独具特色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与旅游、教育、美食深度融合,打响“家训文化”研学游。自2021年涧池镇文化新站建成以来,持续举办“家训文化大课堂”“运刚公益书法”“书香涧池”等蕴含丰富的家训文化元素的活动,丰富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文旅服务供给。为大力推广汉阴家训文化,打响汉阴美食“涧池烩面片”的知名度,2023年环秦岭第七届自行车联赛首站比赛在汉阴涧池镇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参赛选手在此展开激烈角逐,完美演绎速度与激情。
做实“旅游+” 农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汉阴。四月,城关镇五一村花遇湾牡丹园内牡丹已竞相开放,园内拥有十大色系、538个牡丹品种,近14万株,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春天之约。城关镇五一村持续发展牡丹绿色产业,以花为“媒”,打造“花漾经济”,让广大群众和四方游客感受汉阴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刻魅力,为乡村旅游市场复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平梁镇持续在“农旅融合”上发力,目前已形成太行老树茶、清河花谷百年柿乡、界牌香脆李等特色产业名片,打造乡村旅游,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双乳镇巧抓汉阴县“一心三线两花湾”旅游产业布局机遇,通过荷虾共养、引进旅游观光小火车等形式打造出千亩荷塘特色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创新推出“莲藕宴”等特色系列美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在春日的画卷里,双河口镇三柳田园综合体景区被绚烂花海笼罩,成为汉阴县农旅融合网红打卡点。该镇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的模式,围绕古柳、朱鹮、稻香、花海,建成稻虾共养基地100亩,引进企业运营,推出营地火锅、烧烤、咖啡等旅游套餐产品,使三柳村成为周末游、乡村游首选地,同时带动村合作社小龙虾、大棚蔬菜、草莓、农家乐等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直接带动200余户增收致富,预计今年收入将达80万元。
丰富业态 唱响全域旅游“最强音”
春日,走进秦巴山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梯田——国家AAAA级景区凤堰古梯田,金灿灿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不少游客踏青赏花。
凤堰古梯田位于汉阴县南部的漩涡镇,该镇结合生态旅游这一鲜明特质,以“生态旅游+移民文化”的思路,打造“生态+农业”“生态+乡村”“生态+研学”等深度融合的旅游精品路线。随着农旅融合发展,凤堰古梯田不再局限于单纯观光旅游,还拓展了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体验农事等内容。景区内,现有农家乐、民宿等小型游客接待点40余家,年均营收10万元以上的超过20家。“田梁农庄”自产的豆腐乳、腊肉等产品远销省内外。生活在凤堰古梯田区域内的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2年的6108元增加到如今的万余元。
蒲溪镇的春天别样红,该镇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成功打造的AAA级景区“三生盘龙·十里桃花”,建成盘龙村千亩桃园基地,以桃花为营销载体,建特色民宿,发展农家乐,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盘龙·十里桃花”旅游品牌,创新推出“桃花扇”“桃花梳”“桃花酿”等旅游产品,吸引万名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赏玩、体验林果采摘。据统计,自景区建成以来,累积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村民收入持续攀升,景区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开地。
文旅消费畅旺,市场加速回暖,汉阴县文旅经济迎来一季度“开门红”。汉阴县文旅广电局局长李东升表示,下一步,汉阴县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统筹规划为引领,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以精美县城为游客中心,精心打造中部月河田园景观带、南部古梯田及汉水风情旅游带、北部双河口古镇红色文化旅游带,推动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龙岗公园、千亩荷塘、十里桃花谷、花遇湾等众多景点串点成线,形成“一心三线五花湾”旅游布局,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