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委宣传部>专题专栏>孝义善举培育工程

旬阳市:孝义之花处处开

2024-07-26 09:05 来源:安康日报 作者: 字体大小:【

这是秦岭南麓汉江沿岸,一个普通遥远的小山村。可到过这个村里走亲访友,生意往来,指导工作的,都众口皆碑:这个小山村里,至今仍流传弥漫着浓浓的孝亲善举。

一进村口,树立着一块就地取材的大石头,用红漆涂着鲜明的“孝”字。支部书记给我们介绍:“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务工了,媳妇们都到县城租房子,经管学娃子读书,村里就留下150多位高龄老人,我们不来照顾,谁来照顾?”是的,支部书记和几位村干部,以前都在外承揽工程,年收入十几万。在换届中,党员村民们央求他们回来。一是他们要孝顺父母,二是全村的老人也需要照顾啊。

村道两边,是两排整齐的桂花树和各类花花草草。这是前年重阳节时,村上提供苗子,组织沿途几十位老人义务栽植的。他们每经过这里时,都要深情地摸一下自己栽植的那几棵桂花树,充满了归属感。

停车坐爱,只因为路边那十几户小洋楼错落有致,屋舍俨然。家家都有苹果,梅子,蟠桃树,硕果累累,果香飘溢;院坝四周,用青砖篱笆围成的小菜园里,泛着白光的“洋柿子”,碧绿鲜嫩的青南瓜,辣子豇豆四季豆,都在撩拨着儿时的记忆和乡愁;竹棚里,几十只芦花笨鸡,或引吭打鸣,或小声咕咕,也有公鸡不怀好意,扑扇着翅膀,围着母鸡转圈,想暴力“踏蛋”的,无不充满着农家烟火气息。穿着整齐朴素的居家老人,给我们发烟,招呼我们进屋喝茶。主动打开话题:“还是政府好啊,号召我们力所能及,在房前屋后搞些小果园,小菜园,小养殖园。”老奶奶瞥了一眼老伴说:“做些小活路,身体也好了,给娃们也减轻负担了。”支部书记说,这个倒是真的。这个老人以前常年不离“酒瓶子”,喝醉就闹事,和儿子关系紧张。现在,几乎每周都要拾掇几篮子蔬菜和鸡蛋,给儿子送去。儿子儿媳有时周末也带着孩子回来,帮大人锄地,拔草,捡鸡蛋,搭菜架子。更多是联络感情,表达孝义。老人给我们拿来一盒茶叶,自豪地说是儿子儿媳孝敬的。我们夸赞“后人真孝顺啊”,他却执拗地说“是村干部们孝顺,他们动员我们这些老年人,做些正事,家庭才和美呢”。村干部给我们讲了个笑话,一个孙子开着“宝马”回来看望奶奶,奶奶把刚刚摘下的豇豆,摊在宝马车盖上晾晒。孙子只好哭笑不得地蹲在车前,等晒干了再走。强行把豇豆取下,怕奶奶骂他不孝顺。

同行的一个社会公益组织负责人,给我们讲在这个村开展的孝义项目情况。他曾给150位老人,每人发100元钱。有人卑微地接下,有人犹豫,也有人执意不接,以为那是施舍。如何把这种居高临下的“小孝”,变成互助尊严的“大孝”?他们与村里150多位老人,平等地签下了“君子协议”:公司免费给老人们发放鸡苗,免费提供饲料,免费开展技术培训。老人们需要做的是:一只鸡苗,年终给公司回报10个鸡蛋。其余鸡蛋鸡肉按市场价格,由公司统一收购。此外,老人们若有其他无公害的粮食、蔬菜、药材等,他们按照略高于市场价上门收购,但前提必须是绿色环保自愿。仅此一项,有70多位老人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的。关键是老人们在平等的交易中,找到了价值、体面和尊严。

村里有几位老人,酿酒技术好。村干部就帮他们办手续,建起酿酒小作坊,联系党政机关,从工会渠道进行销售;有老奶奶做的一手好豆腐,他们就以村集体合作社名义,联合办“豆腐坊”,联系销路,保证老人有钱赚;村上正在筹建“村支部书记直播带货间”,这样,就可以更快更多地把老人们制作的豆腐乳、豆酱、腊肉、蒸馍、干萝卜茧子等土特产销出去,把老人们“老有所为”的颜面挣回来,把沁润乡村朴素的“孝义”文化传播出去。

在村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光几个村干部,也不只是那个公益组织,是一群人,特别是一群在家创业的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尽着孝道做着善事。大卡车把一袋袋100斤的鸡饲料,缷在路边,十几个小年轻,义务地把饲料扛到老人鸡舍前;有个老人突发中风,家人在院落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圈子,不到十分钟,在家的10个人,全部集结,把老人抬上车,送进医院;由15位留守妇女自发组成的“康乐夕阳”服务队,经常义务为老人们理发,剪指甲,晒铺盖,清扫卫生,组织体检等。老人们感动地说:“我们后人离得远,这些娃们,比我们的后人还要孝顺。”

为了把孝义文化传播光大,村上在一家墙面上,画了几幅“孝亲善举”类宣传画。如儿媳给卧病在床的婆婆公公,端茶喂饭。女婿推着轮椅,陪岳父或岳母晒太阳散步。孙子陪爷爷下棋,给奶奶梳头等。有几个老人,对着画面肯定地说,那些画,画得就是自己的后人,还说有的画面没有体现,如后人给自己端屎倒尿等。是的,这些画面,在村里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我们问墙的主人:“在你家墙上涂涂画画,得给你多少补偿费啊”,墙的主人似乎生气地说“要什么钱啊?”还把家规家训牌子向我们亮了亮。我仔细一看,他们的家规家训是:“尽孝重义,严教子孙,邻里和睦,知足常乐”,那家姓屈。该村五大姓氏,家规家训都列有孝义,勤俭,耕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