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在宁陕县兴宁农贸市场,杨树林向笔者分享他的读书心得。 杨稳摄
4月28日,宁陕县城关镇长安东街的兴宁农贸市场,58岁的杨树林一边听着手机里播放的《诗词大会》电子书,一边麻利地宰杀土鸡。店铺外的小方桌上,放着一摞书和几本泛黄的笔记本。停靠在后方的摩托车后备箱里,塞着几本刚买的新书。初中文化程度的杨树林,每天在忙碌间隙,会用书香浸润平凡的生活。
从“小人书”到“万卷书”
杨树林自小喜欢读书。上小学时,他不仅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还负责管理学校图书室。这给他读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前都是看小人书,像《阵地六姐妹》《十万个为什么》等。”杨树林说。
成年后的杨树林先是在家乡汉阴县种植蔬菜,后来辗转来到宁陕县。无论是在街道摆摊还是在兴宁农贸市场开店,他身旁常年堆着各类书籍,从古典诗词到现代小说,从科学军事到历史地理,这些书成了他的精神食粮。逛书店、网上淘书、买电子书,多年下来,各类图书装满了他家的书柜。
对于他喜欢读书这件事,妻子彭德菊表示支持。“书读多了,人的修养也提升了。跟老杨就吵不起架。”彭德菊笑着说,“每当我在气头上时,他就给我背诗词、讲笑话,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件小事让彭德菊难以忘怀。1987年,彭德菊被分配到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认识杨树林时,他还只是一个卖菜的小贩。两人结婚后,虽然收入都不高,但杨树林经常给她买医学方面的书籍,让她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看到他用省下的钱给我买书,我特别感动。”彭德菊说。
移动的“图书角”
杨树林爱读书,也爱记录。他的店铺里,墙上一块块写满名言名句的白色泡沫板格外引人注目。店铺外的柱子上也挂着一块黑板,一面写着当日供应的产品,另一面写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
在杨树林眼里,装货的纸箱、收到的传单、孩子用剩的作业本,都可以用来记录。很多前来购物的顾客都会被他泡沫板上、黑板上的文字所吸引。
店铺对面的空地是杨树林的“学习区”。一张小方桌上放着最近读的书,桌下的菜篮则是一个临时“图书角”。
生意不忙的时候,杨树林会坐下来细细品读这些精神食粮,一边读,一边做笔记。他读书还有个特点——重要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同他聊天,说起某个典故、某段名言佳句,他总能信手拈来。
“读书装备”虽然随性,但他坚持了30多年的读书习惯,悄然影响着整个菜市场的氛围——商贩摊主时不时会向他借书,闲暇时还会聚在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
“真善美”的生意经
读书让杨树林得到的最大启发是:人要心存善念。有了善念,就有了福报。在彭德菊眼中,杨树林是一个非常热情、善良的人。
书读得多了,杨树林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经。“顾客来我这里买东西,我除了提供好产品,还要提供情绪价值。”杨树林举例说,“遇到顾客买东西要求少零头,我就给顾客便宜一点。虽然我少赚一点,但是顾客高兴,我也高兴。”
杨树林说,最近来宁陕县旅游的人比较多。前几天,他在店铺捡到一张西安某医院的就诊卡,当按照卡上的信息联系失主时,恰巧被几位西安游客听见。游客被他的行为感动,在他的店铺一口气买了4只鸡。对此,杨树林笑道:“文化最高的境界不就是真善美嘛!”这种朴素的人生哲学,让他成了市场里的“明星摊主”。如今,他的店铺生意红红火火,还常有熟客专程来听他讲书里的人生道理。
从汉阴县到宁陕县,从《十万个为什么》到《最美的诗歌》,杨树林用30多年诠释了“烟火气里有书香”的生活美学。
“很多智慧都是读书得来的,这可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杨树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