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委宣传部>宣传工作>新闻宣传

《陕西日报》| 镇坪: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2025-05-08 08:48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柏桦 字体大小:【

原标题:镇坪县持续建设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4月30日,晨雾缭绕的秦巴山间,安康市镇坪县钟宝镇塘坊坝社区广场上传出阵阵清脆的声响。“村民舞蹈队”领队刘其凤手握连响,在排练间隙感慨:“过去闲得打麻将,现在忙着学才艺。”

几十公里外的城关镇竹节溪村月亮岩民居体验馆里,重庆游客陈女士捧着村民手工制作的布鞋拍照。“这才是乡土的味道。”她说。

从“空心村”到“文化热土”,从“政府唱独角戏”到“群众争当主角”,一场以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文共体”)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下沉、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的创新实践在镇坪县的青山绿水间开花结果,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破局 三级架构打破城乡文化壁垒

“去年,镇坪县文化馆推出一张包含演出、展览、培训等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配送清单,群众可按需预约‘点单’。县文共体总中心通过统一调配,让服务项目、人员、道具等资源在各分中心、子中心间流动起来。”在镇坪县文化馆曾家镇分馆,镇坪县文化馆馆长柏建军说起变化,很是振奋。

资源配置重城轻乡、服务供给供需错位、群众参与动能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2024年初,安康市在镇坪县率先启动文共体试点工作,直指这三大难点,聚力探索机制一体贯通、设施一体管理、力量一体调配、服务一体供给实践路径。

为打破城乡文化二元结构,镇坪县从机制创新破题,在不增加机构、不调整职能、不抽调人员、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构建起三级服务网络:县级总中心统筹调度,7个镇级分中心转化输送,26个村级联合子中心精准落地。同时,镇坪县协同全县各行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让优质文化资源、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2024年,仅有4万余人口的镇坪县,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人次达30.21万、同比增长41.35%,镇村文化活动数量同比增长61.3%。

“现在,全县42个文化社团活跃在各镇村。专业技能培训共享平台搭起来了,仅镇坪腊肉腌制技艺一项,年产值就超过500万元;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壮大了,全年累计服务时长达1000个小时……”亮眼的成绩让柏建军信心倍增。

重构 要素流动激活内生动力

2024年4月,钟宝镇塘坊坝社区广场旁的一间闲置房装饰一新后,作为塘坊坝社区和新坪、得胜、旧城、干洲河4个村的文共体联合子中心正式开放。退休职工彭长明成为这里的专职管理员和兼职书法老师。

“我们镇子小,没有专门的艺术培训机构。以前,孩子们要学艺术课程得去县里。联合子中心建起来后,镇里的文化能人都成了这里的兼职老师,给大家义务辅导。”在彭长明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塘坊坝社区文共体联合子中心里,棋类区、阅读学习区、服装道具区井井有条,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表、乡土文化人才资源表一目了然。

“根据前期走访,中心共挖掘本地乡土文化人才1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心不仅常态化开设书法、围棋、手工技艺等公益课堂,举办27场文体活动,还带动辖区内民宿、露营、餐饮等产业多元化发展。”作为塘坊坝社区文共体联合子中心主任,70多岁的付祖兵对这些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城乡文共体建设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此。

2024年,镇坪县通过调整置换、共建共用的方式,整合盘活35间闲置办公用房、2所闲置小学、3000余平方米闲置门面房,新增公共文化服务场馆4300余平方米,建立起拥有1100余名人才储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库,将全县249个公共文化设施相关信息对外公布,方便群众预约使用,让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人才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蝶变 文化共治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竹节溪村月亮岩民居体验馆,一排与青山毗邻的三层小楼整齐划一,广场上临水而建的餐饮、露营休闲区引人注目。这个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来的特色民宿集群短短10个月就收入20余万元,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去年初,县文共体总中心邀请专家为我们进行园区设计,帮我们策划活动、开展宣传。县文化馆的老师也手把手教村民学才艺、办活动。”竹节溪村党支部书记何万军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有5支锣鼓、舞蹈队,村民自己就能举办小型文艺活动。我们还打造了文化记忆馆和角落书屋等,让游客感受这里的乡土文化。”

“布舍”老板娘、村民谭大艳的家,俨然一个小型布鞋艺术馆。“从去年7月我们民居体验馆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游客前来。用老人们的话说,咱村自建村都没见过这么多人。”谭大艳展示着民宿账本,眼角笑出了皱纹。

当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转向价值共创,当群众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生产主体,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强劲的内生动力被激活。镇坪县文共体试点工作不仅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还作为全省唯一课题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计划”2024年度课题研究项目。该经验做法也在安康各地因地制宜进行推广。

“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城乡关系的重构。”公共文化领域专家、中山大学教授肖鹏在调研后评价,镇坪实践更深层的启示在于治理思维的转变。这种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为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提供了文化治理样本。

夜幕降临,竹节溪村升腾的篝火照亮了村民的笑脸,温暖着游客的心。随着文共体建设在安康市全面推开,更多“钟宝镇”“竹节溪村”正破茧成蝶,在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双向奔赴中,书写着城乡文明共生的时代新篇。


扫一扫关注“安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