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清晨,秦岭南麓的薄雾还未散尽,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育苗田已传来金属摩擦声。
“幸亏消防车送来‘及时雨’,帮我们保住了秧苗,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继华蹲在田埂上,用镰刀尖轻轻挑开土层说。
自3月中旬以来,从渭北“旱腰带”地区到秦巴山区,超过600多万亩旱地小麦不同程度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面临挑战。连日来,我省各级消防救援部门闻令而动,迅速组织“蓝朋友”力量,为缺水地区群众送去“及时雨”,尽力减少旱灾损失。
“秧苗刚冒尖就赶上‘卡脖旱’。”杨继华介绍,今年以来,面对劳动力弱、撂荒地严重等情况,该村整治300余亩稻田发展村集体经济,近期育苗期需要大量用水,却遇上大旱天,农田出现干裂情况,大片秧苗泛黄。
“以前都是从河里抽水,今年实在太旱了,如果不能有效灌溉,多数秧苗可能枯萎。”杨继华告诉记者,寨沟村常住人口700多人,大多数是老年人,稻田就是群众的“希望田”。危局中,“蓝朋友”来了!
“收到寨沟村群众求助后,我们立即出动,当天来回多次给农田浇水。同时,我们和村里协商,山大沟深的地方,我们次日携带抽水泵、水带等,在村里铺设近两公里的水带,为育苗田‘解渴’。”安康市宁陕县消防救援大队子午路政府专职消防救援站代理站长杨涛说。
今年27岁的杨涛是土生土长的宁陕人,也是农民的儿子。
群众发愁的模样让杨涛感同身受,他说:“作为消防员,我们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
连续4天,消防救援人员马不停蹄穿梭在寨沟村,主动服务农业生产。消防车到不了的地方,他们便通过引水补水等措施,保障育苗田灌溉用水。就这样,消防车成为寨沟村村民期盼的“供水车”,一条条沾着泥土的消防水带在山乡蜿蜒,将“火焰蓝”与人民群众的心连在一起。
几天里,消防员与村民配合默契,大家一起铺设水带、架设水枪,齐力对干旱农田进行喷洒灌溉。瞧着泛黄的秧苗逐渐转绿,大家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那几天天气很热,消防员克服了道路复杂、高温作业等困难,为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杨继华说。
4月27日,安康市启动Ⅳ级抗旱应急响应,安康各级消防队伍积极响应政府调度,迅速组织力量,为群众送去“及时雨”。截至目前,安康消防在全市累计运送生活用水373吨、农田及牲畜用水570吨,出动车辆189台次、消防指战员523人次,惠及1.1万余名群众、815亩农田。
“蓝朋友”抗旱行动持续在三秦大地书写温情篇章。前不久,咸阳市旬邑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附近崔家河村村民紧急求助后,迅速驰援。
“当红色消防车驶入村口时,乡亲们早已提着水桶排队等待接水。”参与救援的旬邑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崔文杰回忆。
“消防员给麦田喷水的样子太帅了!”
“太暖心了!‘蓝朋友’来我们村帮忙浇地、送水啦……”
在“陕西消防”官方抖音评论区,不少群众留言。
5月8日,省消防救援总队召开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工作部署会。会议明确,我省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作为消防救援队伍保民生、护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当前抗旱工作。
连日来,关中平原上,消防水炮变身“人工降雨器”精准灌溉麦田;秦巴山区里,满载清泉的消防车沿着盘山公路送去“及时雨”;渭北旱塬上,橙色身影服务农业生产,送水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