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委宣传部>宣传工作>新闻宣传

安康蹄疾步稳拓新局

2016-01-27 10:57 来源: 作者: 字体大小:【
 

2015年是农历羊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循环发展、追赶超越,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征程中,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敢于担当、善作善为、奋力争先,5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为“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市统计部门日前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72.46亿元,增速为12.3%,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26.73亿元,增长15.9%,增速居全省各市第一;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8.16亿元,增长25.2%,增速居全省各市第一;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1%,增速居全省各市第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18.93亿元,占GDP比重达54.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非公比重居全省各市第一;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21.2亿元,增长17.6%,增速居全省各市第二位。
  如果这五块沉甸甸的金牌和一块银牌还不足以代表安康经济的成色,那么,还有一组独具安康特色的数据足以为之添色——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在GDP占比达65%,其中,生态富硒产业连年以30%的超高速增长。生态富硒食品加工产业产值233.4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4.9%,是2010年的9.5倍;连同一产中的富硒种养产业,生态富硒产业在全市GDP占比为26%。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安康还可以保持相对快的增速,这是多年我市紧扣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坚持重点任务和民生实事公开承诺,说了算,定了干,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厚积薄发”。
  历史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27.0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72.4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21.2亿元,是2010年的4.27倍,翻了两番,年均增长24.56%,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31.14亿元,是“十一五”累计数的2.33倍,年均增长25.7%,兴建了一大批交通、水利、电力、市政、民生、环保、产业等重大项目。2015年全市小康指数达到75.16%,较2010年提高16.46个百分点。
  然而,“量增”只是其一,“质优”更为关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既是引领发展的理念,更是安康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绿色、循环、低碳,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还实现了与之匹配的质量和效益,并正在成为安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横跨三次产业的“非典型”代表魔芋为例,汉阴、岚皋和汉滨等县(区)魔芋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发动各县农民种植魔芋26万亩,产量30万吨,居全省第一。既注重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大、西安交大、安康学院等院校的科研转化合作,也注重本地企业之间和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之间的纽带合作,我市走出了一条安康特色的创新之路。

  更可喜的是,随着生态富硒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现代生态富硒循环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15年全市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44个,“飞地经济”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三区两园”和“飞地经济”园区聚合发展要素能力提升,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6亿元,汉滨、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旬阳工业集中区晋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7.33亿元,增长19.9%。全市工业化率达42.3%,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提速,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飞渡峡·黄安坝景区、安康双龙生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3%,启动生态旅游、健康养生和医养结合,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生态健康养老试点市,健康产业成为安康新兴产业。
  省长娄勤俭前不久来安康指导工作时,对安康坚持大绿色、大生态、大循环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而这,也正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和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有我省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在2015年双双落户安康的重要原因。
  新形势催人奋进,新目标鼓舞人心。“十二五”的完美收官,让安康人民满怀信心,“十三五”的新开局,让安康人民满怀憧憬,安康正蹄疾步稳,砥砺前行。